[寶]寶寶肢體語言發展三部曲

2013010215:37
DSC04287  
寶寶肢體語言發展三部曲

從本能到自主表現
第一部 0~4個月
不同月齡別的嬰兒,由於生理和認知成熟度的不同,會產生階段性的肢體發展。0~4個月的寶寶,身心都是全新的狀態,一開始多以本能為主;然而,一旦給予刺激,就像啟動發展開關,進展速度驚人。

文/郭盈秀 採訪諮詢/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 參考資料/《不要低估你的孩子》信誼出版 化妝髮型/蘇貞妮 攝影/邱如仁 演出/媽媽黃巧玲&寶寶蕭晴云

寶寶的每個動作與表情,有的只是本能,有的代表某些意義。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表示,無論是什麼樣的肢體語言,都可能在表達寶寶當下 的情緒,及生理、認知的成熟度,彷彿告知父母「我現在有能力可以這麼做」。因此,建議父母要懂得觀察與發掘,把握引導與誘發的黃金時機。

0~1個月Baby

大動作:全身蜷曲習慣的改變

初生兒仍保有子宮內全身蜷曲的習慣,張慧敏治療師表示,為了改變此習慣,會儘量讓新生兒滿一個月前多採取趴姿;另建議父母拿著多色彩且有聲音的小物,在其眼前輕輕晃動,慢慢誘發他抬頭,並進而從偏好某邊轉向面朝前。

引導小提醒

1 由於新生兒是個大近視,因此建議可以聽覺為主、視覺為輔來誘發。
2 在移動小物時,節奏緩慢、但不規律地左右移動,引導效果較佳。

小動作:從緊握到放鬆

當父母用一根手指頭去碰寶寶手掌時,他也會用手指緊握著父母的手指,即所謂的「抓握反射」。為了讓寶寶邁向抓握物品階段,父母可先幫助他手指放鬆、向外張開,如大手抓小手,邊唱歌邊數數,輕輕打開寶寶的每根手指。

引導小提醒

初生兒的聽覺比視覺佳,因此邊唱兒歌邊引導,效果不錯。建議可選唱傳統兒歌「大拇哥、二拇弟……」幫助練習手的放鬆,還能認識生理構造。

討人喜歡的本能行為

社交:0~3個月的寶寶,自然會出現「微笑」這種討人喜歡的本能反應。
認知:嬰兒出生14天,就能夠認得媽媽;眼神接觸時,會聚焦在媽媽臉上。
語言:有時會發現寶寶的口部會跟著動,似乎在模仿媽媽說話的樣子。

引導小提醒

媽媽抱著寶寶時,可適時加入其他刺激,如邊搖晃跳舞邊說話、靠近他的臉對視等,提供各式多感官的刺激。

2個月Baby

大動作:追視&抬頭的發展

延續趴姿,採用色彩繽紛、聲音響亮(如搖鈴)小物,在寶寶頭前方左右搖晃,讓他的眼睛和頭跟著移動,訓練追視和抬頭能力。另建議將可手握大小的物品(如小球),放在寶寶能觸及處,再引導他用小手去拍或碰,幫助熟悉手部基礎動作。

引導小提醒

吸引注意的小物必須放在寶寶頭前略上方,如此才能讓他真正運用到舉頭和觀看動作,練習抬頭力量。

小動作:手部的多元接觸

張慧敏治療師建議,父母可順著將寶寶的手和物體做進一步的連結。例如:引導他的手碰到玩具後,父母可大量示範拍、打、滾等,引導寶寶的手做出多種動作,進而可訓練手肘的彎曲、伸直等。

引導小提醒

建議選用結構簡單的小物較佳,如積木、球;或是可自製玩具,如空養樂多瓶裝滿綠豆,不但寶寶可用手觸碰、滾動,還能增加視覺和聽覺的刺激。

易被週遭事物吸引

社交:不時顯露可愛微笑,會對溫暖、和緩的寶寶式語言(疊字)有反應。
認知:寶寶喜歡往有聲音或動作的地方看過去,而且會直接盯著瞧。
語言:2~4個月的寶寶,喜歡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。

引導小提醒

寶寶對於鮮豔的色彩特別感興趣,因此建議在他週遭擺放多樣物品,讓寶寶一清醒就能接收到有趣的畫面,進而還能引導抓握相關動作。

3個月

大動作:單邊承重的熟練

當寶寶躺姿時,父母輕拉著小手往上,會發現寶寶的脖子和頭會跟著上來。建議父母可進一步做些能「強化肩頸力量」的動作,如邊拉小手輕晃,邊唱兒歌;或練習伸手取物,讓寶寶為了用某隻手取物,促使另一手單邊支撐、使力承重。

引導小提醒

特別建議以「roll roll roll your boat(划船曲)」,做為強化肩頸力量的歌曲;寶寶的身體就像小船,跟著節奏搖晃運動著,還能刺激聽覺,吸引注意。

小動作:主動把玩&使用小手

張慧敏治療師表示,只要父母拿小玩具給寶寶,他開始能自主抓住它,且持續數分鐘。父母可循此跡象,多鼓勵寶寶把玩、使用自己的手,誘發好奇心和興趣,強化手的細部能力(觸摸、抓握、敲擊、伸直、彎曲等),增加感官經驗。

引導小提醒

父母也可在嬰兒床的床頭,裝設懸吊玩具,如音樂鈴玩偶,讓寶寶有隨時訓練和強化手部的機會。

有意義的表情行為

社交:只要媽媽抱著並愉悅地看著寶寶眼睛,他會以帶有感情的笑容回應。
認知:寶寶會對人做出不同臉部表情,如微笑、尖叫、大聲等誇張的反應。
語言:持續會發出無意義單音字詞,可能是表達當下感覺,也期望吸引他人注意。

引導小提醒

可藉由面對面的餵奶接觸,強化寶寶的滿足感和人際相處,更鼓勵他模仿媽媽的手部動作,往前伸去碰觸奶瓶,增加手部大小動作的訓練機會。

4個月

大動作:四肢的單邊支撐訓練

張慧敏治療師建議,延續第3個月,父母可讓寶寶持續進行單邊承重的練習:讓他坐好,父母協助其身體左右傾斜,輕輕晃動,讓寶寶單邊手腳有支撐到地面的感覺;此項練習能加強平衡感和保護反射,有助於熟練自我保護的機制(如跌倒時,會立即用手腳支撐以保護身體)。

引導小提醒

做單邊承重練習時,父母宜用手從寶寶腋下、扶著身體,幫助他坐穩,以免傾倒;此動作能強化手腳肌力,是未來學爬行的前驅動作。

小動作:完整手部行為的發展

父母此時應該做的,即多鼓勵寶寶運用整隻手(手臂、手肘、手掌、手指等),在安全前提下,玩著各種物品;不只是抓握,還要能手向前取物,進而逐漸熟悉和加強其他行為,如前面所說「觸摸、抓握、敲擊、伸直、彎曲」等。

引導小提醒

0~4個月的手部發展順序參考:緊握→放鬆→自主放鬆→有意識觸碰物品→開始能伸直和彎曲手部→自主性地抓握取物→手部探索世界。

自我意識的表達

社交:寶寶面對任何有興趣的人事物,特別是媽媽,會發出「咯咯」笑聲。
認知:寶寶好奇心明顯,也能夠運用簡單的行為(如手的觸碰),向各處探索。
語言:會有意識地發出大叫、尖叫聲等,目的是想告訴大人他對某物喜歡與否。

引導小提醒

建議多以戲劇化態度,如模仿嬰兒聲音(有高低變化),回應寶寶表情和動作,誘發他做出更強烈的表現,亦有助於他學習「有意識地表達情緒」。

張慧敏治療師
現任/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

經歷/童綜合醫院精神科專任職能治療師

   國軍門診中心兼任職能治療師

   萬芳醫院復健科兼任職能治療師

學歷/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早期療育組

  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

原文刊載於2012年9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